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如何减少翻译过程中信息的“熵”化

发布时间: 2019-10-24 09:00:57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我们今天对杨朱事迹的了解,部分就得益于《孟子》一书,。孟子虽然被后世尊为亚圣,但对其言论也应历史地去理解,而不能片面地、机械地去解释。对待前人的优秀思想,后人应该继承和发扬,但 也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随波逐浪。从《列子》、《孟子》、《韩非子》等流传下来的古书中,的确可以找到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样的话语,但却似乎不能简单地解释为绝对的自私自利主义。 


在《列子》中记载有据说是杨朱的话。杨朱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这话是否就是杨朱所说,无从考证,但却很好地总结了杨朱和早期道家的政治哲学,显然不是简单地提倡绝对自私主义。


从《韩非子》和《列子》等书中,可以看出,杨朱的思想除了上面讲到的一方面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轻物重生”的思想。关于杨朱这方面的思想,还可以从《列子》中《杨朱》一章的另一 个故事中得到印证。比如其中如下一段论述,很能说明问题:


禽子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子为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 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侧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


这是杨朱哲学中“轻物重生”思想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如果不历史地来研究和考察杨朱的思想,就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这句话中得出其为绝对自私主义的结论,可谓对历史绝对简单化地解读。用罗素的话说,那真是绝对的sweeping generalization!


类似对杨朱哲学思想误读的例子,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可谓屡见不鲜。人类认知之所以有如此异彩纷呈的表现,究其本因,恐怕与其主官解读和片面观察有极大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因循成规之见,不作深入剖析,必然导致对原文一点带面的解读和似是而非的转述,毫无疑问地引起信息的扭曲、耗散或熵化。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译者在翻译之时,则须深入了解原文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对有关概念和论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归纳,深化对原作的理解,努力将信息的耗散和熵化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伪翻译消除策略
  • 下一篇:《西游记》早期外译介绍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