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在中国,有些人认为看到猫头鹰或听到猫头鹰的叫声是要倒霉的。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却往往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有as wise as an owl的说法。对中国人来说,蝙蝠象征着吉祥、健康、幸福,这可能是因为原《"与 "福"同音。西方人则对bat蝙蝠)没有好感,提到蝙蝠,人们就会想到丑陋、凶恶的形象,这可以从as blind as a bat和crazy as a bat 等短语中看出来。在中国龙象征着吉祥,我们中华民族自豪地称 自己是龙的传人,家长们也常常"望子成龙"。西方人却认为drag- (龙)是邪恶的象征,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说一个人"like a dragon就是说这个人凶狠。所以,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两种语言中这些联想意义不同的词语,避免一味地字面翻译,以免 引起译文读者的误解。还有一种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有时具有不可译性。我们知道,一个文本所承载的不仅仅是语言,语言背后往往体现出一国的文化。
读者阅读一部作品或者一篇文章时,作品能够唤起读者对所在的整个文化领域(例如风俗习惯、法律、物质条件和文学规范等)的联想。然而,原文本所引起的这些联想信息在翻译中却难以很好地再现出来。举例来说:
(3)(……贾芸吃了饭便又进来,到贾母那边仪门外绮霰斋书房里来。只见焙茗、锄药两个小廝下象祺,为夺"车"拌嘴还有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四五个,又在房檐上掏小雀儿自贾芸进入院 内,把脚一跺,说道:“猴头们淘气,我来了。”(《红楼梦》第24回)
译文 1: As Chia Yun entered the courtyard, he stamped his foot. Up to your monkey-tricks again! Can’t you see a visitor’s come?” (Trans.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
译文 2:Jia Yun entered the courtyard and stamped his foot:“Come on, you young rapscallions! Can't you see you've got a visitor?” (Trans. David Hawkes)
读到"猴头们淘气,我来了”中国读者会联想到《西游记》里的美猴王从御马监回到花果山,看见四健将与各洞妖王在那里操演兵卒时高声叫道:“小的们,老孙来了!”遗憾的是,像Hawkes和杨宪益夫妇这样的一流翻译大师的译文却都未能暗示出该文学典故,而且猴王的语气也未能译出来(刘士聪、谷启楠1998年)。
3.英汉称谓的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两种语言有各自不同的称谓系统,包括亲属称谓、职务称谓和一般的社会称谓等。由于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和长幼之别, 使得汉语的亲属称谓比英语的亲属称谓复杂得多;而英美国家的文化不太强调长幼之别,称谓的划分就相对简单一些。比如,下面所列出的英汉语亲属称谓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