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记者黎华玲 刘斐)9月30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翻译日”。记者从中国外文局了解到,其直属企业北京中外翻译咨询有限公司设立的互联网人工翻译平台已吸纳译员10万人,可提供约60种语言的口译、笔译服务,涵盖普什图语、泰米尔语、吉尔吉斯语等“一带一路”沿线稀小语种。把这些译员组织起来承担国家项目、公益项目、文档项目和即时项目,成为 一带一路 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多年以来,中外翻译咨询公司作为“翻译国家队”的一部分,积极投入国家书情、舆情的采编和翻译工作,承担《中国关键词》多语种翻译等工作。《中国关键词》第一辑集纳了一批包括“四个自信”、“供给侧改革”等在内的当下热门政治和政策语汇,以中外文对照的方式阐释中国理念,解读中国思想、政策和发展道路。
沙特Dur Alpha新闻机构总裁班达尔·阿拉布杜尔萨拉姆表示,沙特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中国关键词》中相关词条能够作为沙特媒体报道“一带一路”时的重要参考。
中外翻译咨询公司董事长杨雨前表示,“一带一路”外语能力建设影响到国家利益、国家形象和“一带一路”整体实施。据悉,现在中国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英语专业,200多所高校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翻译人才。如何将这些翻译人才集中到一起,实现译者和客户之间的信息有效对接?杨雨前认为,只有借助互联网平台,一方面贴出客户需求,一方面展示译员信息。
因此,公司于2016年初推出“译鱼”互联网人工翻译平台。翻译需求方一键下单翻译需求,后台匹配具有专业领域经验的译者、资深审校和母语专家跟进翻译流程,确保及时提交高质量的翻译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