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AI即将掀起全球教育变革浪潮 “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是人+人工智能的能力。”

发布时间: 2024-07-24 16:19:24   作者:界面新闻 查沁君   来源: 神州学人网   浏览次数:

  山东财经大学日前发布了“AI才”教育教学专有大模型,该校称这是全国高校首个新文科教育教学专有大模型,专门针对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智库报告等进行数据训练,生成“文献整理、论文研读和学术写作”等科研助手功能。

  在近期正在进行的高校招生宣讲活动上,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均公开表示,将实行全员人工智能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自由选择修学科目和讲课教师、学分不能互认、学位不能等价衔接,人工智能+教育很难发挥其最大效益。”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志民提到,相关部门需要尽快研究制定教学资源的上网认证标准和课程微证书发放办法等。

  李志民称,师资的培训和发展是确保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掌握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同时,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还需要建立多元化、过程性的教育评价体系,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优化评价过程。


  公立校之外,商业机构也在探索AIGC在教育上的应用。

  网易有道、好未来、作业帮、猿辅导等教企均已推出各自训练的教育大模型,并结合口语陪练、作文批改、个性化学习等场景,推出AI助教软件,或在学习机、词典笔等硬件中落地。

  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大模型,则向政企层面深入,利用教育大模型优化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提升教学和管理效率。

  目前看来,各家基于大模型的个性化辅导还在探索中。主要落地方案是在学习者与AI对话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盲区、知识错误以及逻辑漏洞,再让大模型调取解决方案。这种应用形态,实现了一定程度上通过大模型来模拟真人教师的辅导效果。

  “整体来讲,尽管当下AI还处在弱人工智能阶段,但由于它不会疲劳,只要有电,就能无限重复、无限挖掘下去,肯定可以解决教师的负担。”李志民称。

  尽管如此,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担忧,比如学生的学习能力被弱化、教师被取代、学校被瓦解等。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执行院长蒲戈光对此给予否定的回答,他认为这些都是技术陷阱,大可不必担心。

  “学生到底是否使用ChatGPT做作业我并不关注,因为即使没有ChatGPT,学生也可以抄作业,这无法禁止。”蒲戈光认为,历史经验也证明,教师传递知识,效率一定是最高的。学校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社会活动的场所,只要人工智能技术没有变成一个有机体那样,它永远不可能取代学校。

  蒲戈光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冲击依旧很大,比如有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外科医生可能会被替代;有机器可以实时翻译,人工翻译可能被替代。因此,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教育需要培养研究型和设计型人才,这才是行业进化的核心推动力,并在社会关系进化中处于优势地位。

  蒲戈光还谈道,中国传统教育界重理轻文,但在人工智能社会,人文科学将会强势回归,比如美学、艺术、哲学等,因为它是真正研究性的科学,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人类可以不断探索。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