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AI将重塑教育范式已成为共识,全球教育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
日前在2024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大会上,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教育中心主任蒋里称,自己曾在课上做过一个调查,如果让学生从人工智能老师和人类老师中选一个,会如何选?
结果令他诧异,选择人工智能老师的学生超过一半。
这些学生给出的原因是,人工智能老师情绪稳定,对所有学生可以一视同仁,还可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风格提供定制化教学内容,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不受时空限制等。不过学生们也表示,人类老师在情感交流、个性化指导等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他同时分享了一组数据,牛津大学研究显示,未来10到20年里,美国47%、中国77%的人类工作可能会被AI机器人替代。美国劳工部一份报告称,当前小学生未来要从事的工作中有65%现在还不存在。
“这为教育界提出了一个巨大的考验,人工智能时代人的能力跟以前(的要求)不太一样。”蒋里称,现在的学校绝大多数培养的是人单打独斗的能力,例如考场上不让带计算器,认为带上了计算机,考试便没有意义,但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是人+人工智能的能力,就像“钢铁侠”,其实就是人+人工智能的典范。
会上,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罗陆慧英介绍了香港在2023年推出的一项针对初中生的人工智能课程改革。这项改革名为“初中人工智能课程单元”,目的是加强中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内容包括人工智能基础知识、计算机视觉语音和语言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伦理问题等。
罗陆慧英认为,未来的学习应该是产出性的学习,是跨学科的团队协作,是一个动态、互动、多元化的过程,培养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人。
人工智能课程及应用也在内地高校里迅速落地。
今年7月初,北京市教委印发文件,明确将深化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改革,支持高校以辅修专业、微专业、双学位等形式鼓励学生开展人工智能跨学科专业学习。从9月开始,北京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将率先实现人工智能通识课全覆盖。
近日,清华大学公布了多项在AI深度融入教育教学方面的探索与布局,将建设100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试点课程,并为每一位2024级新生配备“AI成长助手”。
北京大学也于今年2月发布AI助教“Brainiac Buddy”,在官方描述里,这个AI助教“永远有耐心,能提供高质量互动,是一个聪明又勤奋的家伙。”目前其已出现在北大课堂上,学生可以向它提问,对课程进行预习,也可以建立个性化知识库,老师则可以交给AI助教课程教案,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