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编者按:
近日,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举行,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上海举办,凸显党和国家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青年是每个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青年就业状况不仅影响其个人的生活和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放眼全球,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也在采取行动促进青年就业,其举措和经验可以为我们带来一定启示。
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我,识别并追求与个人兴趣和特质相匹配的职业生涯,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对于青少年个人成长成才和提升国家人力资源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和芬兰等国家的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早,各具特色,或可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构建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美国、日本、芬兰等国家的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小学、中学、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将学生人生观、职业观和劳动观的塑造融入各个学习阶段,与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同步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建立起学校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未来职业生涯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顺利地从自然人转变为能够在社会中独立生存和作出贡献的社会人。
美国职业生涯教育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注重职业生涯启蒙,初中阶段注重职业生涯探索,高中阶段强调职业生涯定位,大学阶段做好职业生涯准备。在美国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退休的护士举着医用工具,向孩子们展示听诊器的使用方法;消防员将消防车开到校园里,介绍车上器材装备的名称和用途,展示消防员的工作。教师会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让学生在小学的尾声或初中阶段,就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兴趣。而在高中阶段,学校和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倾向,参加更为专业的职业集群(CareerCluster)课程,如健康科学、艺术或商业等,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入大学,学校的职业生涯服务中心会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程,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职业咨询服务。
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更重视劳动伦理,从幼儿园开始就通过日常清洁、整理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基本技能。进入小学后,学生除了继续参与日常劳动外,还会承担更多责任,如分发食物等,形成一定的劳动习惯和职业兴趣。到了中学阶段,日本在教育体系中融入特定的职业教育课程,特别强调为那些可能无法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工作技能,以确保他们毕业后能够迅速就业。在高等教育阶段,日本强调职业体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尝试不同种类的工作,以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芬兰在小学阶段就为学生配备职业规划教师,确保学生在职业发展上得到专业指导和支持。在小学阶段,芬兰的职业生涯教育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并培养学生作出决策的能力。在初中阶段,学校会开设与职业相关的必修课,聚焦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体验。到了高中阶段,芬兰实行的自由选课制度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课程,从而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家社协同推进职业生涯教育
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教育通常整合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资源,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教育网络,合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学校在完成基础性职业生涯教育的同时,积极拓展并利用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资源,增强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家长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与学校协作,帮助孩子建立职业目标和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人生志向。企业提供访问和职业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发展前景、工作内容和社会责任,拓宽学生生涯发展的视野。
在英国,企业会积极协助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定位。政府还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职业生涯教育,通过提供培训和信息,增强家长对孩子职业发展的理解和支持。瑞典则将职业生涯教育与家长教育相结合,通过邀请家长参与职业指导课程,增强家长对孩子职业选择的理解。同时,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家长的工作场所,让学生深入了解家长的工作环境,并聘请职业指导专家协助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美国的一些中小学定期举办“职业日”活动,邀请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和专业人士介绍他们的工作。新泽西州的学校推出“校友计划”,让在各个职业领域成就斐然的校友为在校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一些学校实施创新项目,给予学生一年的时间,进行深入的职业探索和实践,这类项目得到了地方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支持,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和视野,还增强了他们对多种职业的了解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