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 2023-07-18 15:04:39   作者:人民日报 冯华   来源: 神州学人网   浏览次数:


  可着力构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精准选拔、贯通培养机制。青少年时期是发现兴趣、树立志向的关键阶段,选拔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中学生作为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符合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规律。前不久,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包括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对接中小学,引领科学教育发展,倡导联合共建创新实验室、科普站、人才培育班,探索大学、中学双导师制,进行因材施教等。将这些举措落实落细,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养,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贯通式培养模式,搭建基础研究拔尖人才多元化培养平台。


  推动基础研究人才培育,可重点建立基础研究人才全链条长周期培养机制。基础研究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等特点,很多重大科学发现需要较长时间积累才能取得突破。这决定了基础研究人才培养要符合科学规律,既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与智慧,也要为人才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例如,高校在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中,可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多渠道、多阶段、多方式选拔有志于科学研究的优秀人才,积极构建基础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同时针对基础研究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及需求,提供长周期的培养与支持政策等。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在遵循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尽快构建和完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发现、选拔和培养等机制,通过多阶段、多方式精准识别对基础学科有志趣、有潜质的“优秀苗种”,将有助于更多基础研究人才涌现,进一步夯实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