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2022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扣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出台《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建立健全“十四五”规划实施机制的意见》,制定“十四五”规划年度执行计划,推进年度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行业恢复发展,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激发新动能、形成新优势。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和旅游产品。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新型业态与消费模式加快发展。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突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圆满收官,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不断提升,非遗在全社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协调推动长江、长城、长征、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积极助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行,深度拓展对外和对港澳台工作,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一、机构和人员
2022年末,纳入统计范围的全国各类文化和旅游单位31.40万个,比上年末增加0.19万个。其中,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单位6.81万个,增加0.28万个;从业人员72.49万人,增加1.45万人。
二、艺术创作演出
2022年,文化和旅游系统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81台优秀剧目完成158场线上线下精彩演出,展出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1000余件,超过3.5亿人次在线参与。组织实施新时代系列艺术创作工程,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全国舞台艺术优秀节目创作扶持计划、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等创作工程顺利推进实施,推出一批艺术精品。精心搭建展演展示平台,举办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2022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等多项展演展示活动。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一批优秀剧目演播取得良好反响。持续推进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推进美术馆、画院专业化建设,实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京剧艺术表演人才提升计划、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等。
2022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9739个,比上年末增加1369个;从业人员41.5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81万人。其中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1934个,占9.8%,从业人员10.71万人,占25.8%。
全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166.07万场,比上年下降28.6%;国内观众7.40亿人次,下降6.6%;演出收入80.95亿元,下降28.4%。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大力发展线上演出和展播,全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开展线上演出展播7.63万场次。
2022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场馆3199个,比上年末增加106个;观众坐席数246.83万个,减少2.6%。其中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场馆1052个,比上年末减少23个,全年共开展艺术演出4.35万场次,比上年下降13.5%;艺术演出观众人次1424.16万人次,下降8.8%。
2022年末,全国共有美术馆718个,比上年末增加36个,从业人员6415人,增加166人。全年共举办展览7544次,比上年增长0.2%,参观人次3588.92万人次,增长2.1%。
三、公共服务
2022年,文化和旅游系统围绕《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推动公共服务效能有效提升。开展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推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探索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举办2022全国公共文化产品云上采购大会和区域性“文采会”。完成第一、二批63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推出91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典型范例。深入推进“春雨工程”“文化悦老”“文化筑梦”“文化助残”等志愿服务行动。创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第十九届群星奖评奖活动,评出群星奖30个获奖作品,举办展演活动1.8万场;举办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1.2万场,参与群众达1.18亿人次。推动旅游公共服务稳步发展,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和旅游厕所电子地图上线,旅游厕所电子地图手机APP标注率达96%。修订《旅游厕所质量要求与评定》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