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如何打破东北人才外流僵局

发布时间: 2021-09-06 14:55:25   作者:中国青年报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浏览次数:
摘要: 李宝金曾两次赴黑龙江实践考察,通过参观调研当地的产业和企业,李宝金看到了黑龙江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受到黑龙江对人才的...



      “黑龙江让我找到了职业选择的方向。”今年,李宝金在清华大学毕业后选调至黑龙江省工作。入职前,李宝金曾两次赴黑龙江实践考察,通过参观调研当地的产业和企业,李宝金看到了黑龙江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受到黑龙江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决定留在黑龙江干事创业。


      “在调研过程中,一件精心准备的羽绒服不仅赶走了严寒的天气,也温暖了我们每一位选调生的内心,让我感受到黑龙江对人才的重视和关怀。”李宝金说。


      李宝金的故事只是黑龙江引才留才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位比较优势减弱等原因,黑龙江人才流失逐年攀高。如何打破引才用才留才的僵局,吸引更多人才“飞跃”山海关成为黑龙江省爬坡过坎、振兴发展的重要一环。


      前不久,在黑龙江举办的省校合作线上推进会暨集中签约仪式上,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与国内40所“双一流”高校签订了省校合作战略协议,并与部分高校签署了12个具体合作项目。


      “黑龙江发展潜力巨大、合作空间广阔。”在省校合作线上推进会上,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胡昌升向参会的国内46所“双一流”高校学子抛出橄榄枝。


      “当前,黑龙江正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优做强装备、石化、能源、食品等主导产业,加快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厦门大学在这些领域有着良好的学科基础和明显的科研优势。”厦门大学校党委书记张彦表示,双方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打造省校合作的样板和典范。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表示,近年来黑龙江省与中国人民大学交往日益密切、互动更加频繁。“‘黑龙江人才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人才工作‘十大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都是深化省校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省校之间交往互动的桥梁纽带。”刘伟说。


      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将本着“优势互补、务求实效、共谋发展、战略共赢”的原则,全力支持黑龙江省校合作战略,加大决策咨询力度、人才交流力度、产业合作力度、基地建设力度。


      “希望省校在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大数据信息服务业、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生物医药和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碳汇产业、高质量的决策咨询等方面深入合作,实现共赢。”胡昌升说。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