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青春期留学大作战 心理健康PK名校情结

发布时间: 2019-09-25 14:52:58   作者:中国青年报 王烨捷   来源: 神州学人网   浏览次数:


  如今,Sam用自己的经历给有同样留学需求的小留学生提供帮助。他在为朋友的孩子Tim做留学指导时发现,Tim学习成绩不错,在国内读书时是一个学霸,可在美国读高中期间,Tim不如来自北京的室友Terry受欢迎——Terry成绩不如他,但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天赋颇佳。“Tim与人交往的能力明显不行,不能适应国外‘多元评价’体系。”Sam说。


  实际上,很多小留学生都面临着相同的困扰:我在国内明明是学霸,同学们都喜欢跟我玩,怎么去了国外就没人搭理?


  艾玛·范伯根是一家教育机构的联合创始人。她告诉记者,应对青春期留学,家长与学校、孩子与家长、孩子与学校之间都需要加强沟通,“家长发现一些小问题,应该与学校沟通,一起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此外,她认为“家长给予过多压力”也是造成青春期孩子在外留学不适应的重要原因。


  一些家长的误区是——孩子在国内学习出现问题,可以送去国外上学放松放松。但实际上,在海外就读的中学生不仅要面临周遭环境的巨大变化,还会面临更加多元的竞争压力: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各类体育运动甚至比赛,同时学术上也要有所进展。


  上海一家知名儿童医院心理咨询科主任罗时(化名)告诉记者,自己就碰到过这样的家长。孩子在国内学习压力大,出现了厌学等心理问题,家长为了解决问题,把孩子送到国外“轻松一下”,结果问题反而更加严重。


  资深国际教育研究者赵庆华曾在媒体撰文提醒那些送低龄少年出国留学的家长,不要长期忽视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实际上,很多来华招生的英国中学也注意到了中国家长的这种担忧,他们总是在不同场合被问到“如何关心、照顾小留学生”“如何让小留学生尽快适应”这样的话题。


  凯特汉姆学校是一所以数学、科技见长的中学,它的招生官Matthew Godfrey告诉记者,学校里的国际留学生闲暇时间通常会待在“创新中心”,那里是师生们聚会的场所。学生可以跟着老师做一些创新小发明,交流氛围浓厚,“有专人负责学生的生活起居,不管你参加升学考试还是艺术、表演类的活动,都有同伴陪同,我们会给学生安排很多有趣的活动。”


  米尔菲尔德学院的招生官James Postle经常被家长们问起“晚上如何处理孩子们的手机”的问题。他告诉记者,学校里会有固定的“手机排毒”时间,比如餐厅用餐和晚上8点半以后,孩子们都不能看手机。“晚上我们会统一没收手机,同时告诉他们,明天早上你又可以用了”。


  圣斯威辛学校是一所女校,招生官Kate Cairn介绍,这里的新生会在开学第一天与高年级学生结对。此外,学校还会有一个由辅导老师、高年级学姐和教育关怀副主任、女校长本人、宿舍长共同组成的团队,专门照顾新生。


  赵庆华建议家长把孩子送出国门之前,应该对孩子的留学国家和学校有所选择,而不能盲目跟风。在他看来,家长不是放手就行了,要不怕麻烦、不辞劳苦,事先做好功课,了解了孩子留学国家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等,才能真正做好孩子的指导和参谋。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烨捷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