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青春期留学大作战 心理健康PK名校情结

发布时间: 2019-09-25 14:52:58   作者:中国青年报 王烨捷   来源: 神州学人网   浏览次数:
摘要: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显示,中国学...



  9月开学后的第二个周末,17所来自英国的知名寄宿学校校长、招生官聚集在上海。在两天里,他们要一对一面试数百名7~15周岁、想去英国读中学的少年。


  “前几年,英国女校来沪招生也就给一天的测试时间,去年他们已经把测试时间增加到4天,申请人数翻了三四倍。”一家教育机构的华东区域总监徐正清介绍,她所在的机构已经连续5年组织英国中学来北京、上海面试,“英国学校积极性越来越高,申请人数也出现了猛烈递增。”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显示,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出现了低龄化、平民化和常态化三个明显特征。以中国在美留学的中小学生数量为例,这一数字从2006年的1000人上升到2016年的3.3万人,呈指数级增长。


  然而,留学低龄化现象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独自在外的小留学生心理问题、交友问题等,都成为家长关心的热门话题。


  林女士带着13岁的儿子参加了两所英国寄宿制初中的面试。她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孩子一直在上海的公办体系学校就读,学习成绩优异,但她还是担忧孩子能否融入英国生活,“衣食住行还是其次,主要是他能不能在英国的学校交到朋友?能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如果能顺利申请到英国初中,林女士的儿子会在14岁,也就是青春期独自赴英国学习。“一个学期也就4个月,如果处理不好,这个岁数的孩子容易走偏”。


  吸引家长“冒险”的,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极高的名校录取率。比如,此次来沪招生的阿宾顿中学在2017和2018两个申请季度有44名学生进入牛津、剑桥;莫尔堡公学曾有学生在一年内收获22封来自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凯特汉姆学校有50余名毕业生正在牛津、剑桥读书;圣斯威辛学校每年有80%的学生进入罗素集团大学,10%学生进入牛津、剑桥。


  这些,都成为低龄留学的重要看点——录取国外名牌大学的可能性更大。


  加拿大多伦多McCanny Secondary School校长Rafiee认为,尽管越早送孩子出国进入好学校的机会也就越大,但六年级这个年龄仍然太早了些。“最佳时间段在九到十年级,也就是15岁左右。此时,孩子已经形成自己的性格,也有更多精力学习语言,不管是先接受语言教育还是在当地高中过渡,进退都很方便。”


  Sam现在是英国牛津大学的一名学生。高一时他离开父母到英国读书,也面临了许多不适应,但幸运的是,他知道自己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我初中去英国读书,很难想象会是什么结局”。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