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中国教育“引进来”“走出去”取得新成效

发布时间: 2019-09-18 14:49:59   作者:新华社记者   来源: 神州学人网   浏览次数: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数从最初一年选派数百人,发展到2018年的3万余人;每年出国留学人数从不到千人,发展到2018年的66.2万人。


  如今,中国留学生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时代正在见证新中国70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留学人才“归国潮”,2018年留学回国人数达到51.9万,从改革开放至2018年底,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365.1万,逾八成选择回国发展。


  培育新时代的马可·波罗


  “那是我的‘高光时刻’。”回忆起收到习近平主席回信的那一刻,今年刚入学昆山杜克大学的齐远航说,“主席希望我们做新时代的马可·波罗,成为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他的话我一直铭记在心。”


  齐远航毕业于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今年初,他和同学们一起给习主席写了封信。“在我们学校,中文是必修课。”齐远航说,“给习主席写信,就是想告诉他,意大利有很多年轻人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并且在很努力地学习汉语。”


  “在意大利,很多大学都有中文专业。”今年23岁的喜想来自威尼斯大学中文系,现在是苏州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的最后一年,她来到苏州这座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水城做交换生,最后干脆留下读研。


  “一开始,我每天都会问自己,为什么要选中文专业,为什么会来中国?”喜想说,“我曾以为自己是为了工作,但后来我明白了,跟工作没有关系,我只是爱上中国了,我舍不得离开这里。”


  “每次从威尼斯回苏州的时候,反而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喜想打算毕业后在苏州为意大利企业当翻译,她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新时代的“马可·波罗”。


  今年8月,在学校“金钥匙计划”的全额资助下,东南大学的经济困难生郑平洋前往意大利都灵,参加联合国青年领袖暑期精英班。


  “很遗憾,我没有那么勇敢,没能用英语公开发言。”这个来自安徽农村的女孩不无失落地说,“也许是因为恐惧未知,也许是因为害怕失败,怕丢掉那点自尊心。但我看到了各个国家的优秀同学开朗、积极、勇于尝试,他们鼓励我大胆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这次经历大大拓展了我的认知半径,让我明白,要勇敢地迈出那一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郑平洋说。


  开门办学,融通中外


  走在高校林立的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你很容易错过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学校和周边街区难以看出明显的区隔,这里就是中英合作创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