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外事文书是外事笔译的主要内容。从文本功能来讲,各种不同类型的外事文书在翻译中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法。外事笔译的方法指根据 不同的外事文本类型和译文功能或用途,采取的不同的翻译策略或方法,如“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方法。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是纽马克在其代表作《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 1988)中提出的两种相对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的核心是作者的思想,作者在文本中的地位是神圣的。语义翻译把表达的内容限制在原文文化范围内,不允许对原文中富有民族文化色彩的概念加以改变;为了表现出原作者的思维过程,力求保留原作者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注重词句的语义分析,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该译法由于强调语义分析,力求再现原文词句结构,所以容易出现过译。
交际翻译的核心是信息传达的“真实性”。翻译中应注重接受者的理解和反应,即信息传递的效果。换言之,译者应注重译文的读者对象,译者可根据译文语言、文化和读者所能接受的最大范围,替换原文形象,转换修辞手法,将大量外来成分转化到本民族文化和语言中去,使读者阅读译文所产生的效果尽可能地接近源语读者阅读原文时的效果。译文要合乎译人语规范,译者摆脱原文形式的约束,将一切不合译文读者口味的异样表达法统统改变为地道的译人语表达法,不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例如,把 as dumb as an oyster换译成“守口如瓶”,这是交际翻译;若采用语义翻译,将其译为“像牡蛎一样沉默无言”,汉语读者会感到难以理解。一般来说,采用了交际翻译法的译作流畅、简洁,更符合译人语的表达习惯,适应于某一特定的语域,但容易出现欠译。这主要是因为译者注重传神达意,而忽略了译文与原文的词句对等。不过,交际翻译同样要受原文内容、形式、结构和词句的制约,只是交际翻译更善于发挥译人语的表达功能,“读起来不像在读译文”,显得自然流畅。
可见,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显著差异在于,前者要求译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在结枸和词序安排上力求接近原文;后者则注重译文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即信息传递的效果。
纽马克认为,采用语义翻译法的译作总是要逊色于原著,因为语义翻译想要保持原著的一切,做到细大不捐,就难免生搬硬套,顾此失彼。反之,采用交际翻译法的译作,则可能比原著好。因此,在翻译外事文书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使用语义译法或交际译法,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翻译同一外事文书时,在译法上可以语义翻译为主,交际翻译为辅,或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