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音译
音译法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使用: 一是在英语词汇中找不到与其对等, 能表达其中国文化内涵的词语; 二是汉语拼音较其对等的英语词汇更能突出地表达其中国特色。例如,中国的“衙门(yamen),秀才(xiucai),风水(fengshui)”等等,都采用了音译的翻译方式,因为这些词语是典型的中国文化词汇,蕴含丰富的中国文化意象,在英语词汇中找不到与其对等的词汇;
即使有类似的词汇,也无法完全表达其中国特色。例如,中国的传统食物“饺子”,在中国古代,大年三十的晚上被称为“交子”,意指旧年和新年的交替,所以中国有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一起吃饺子来迎接迎接新年的习俗。如果不采用音译,而翻译成“Chinese dumpling”,就会失去它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再如,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译名“Friendlies”自公布以来就饱受争议,后来重新更改了译名,采用音译的方式直接翻译为“Fuwa”。
与以前的译名相比,直接的音译更能向世界传达中国奥运吉祥物所蕴含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蕴。
3.译注法
有些词语诞生于中国特定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中,具有鲜明的民族或地方特色,完全直译或音译可能使对中国文化、习俗等相对陌生的受众无法理解。所以,应遵循“内外有别”原则,添加必要的注释, 以使受众更容易理解译文,接受译文中所附带的中国意象。例如:
两个娃娃在观灯戏狮狗。以“莲” “灯” “太”“狮”等谐音,题作“莲灯太师”。古代官制,太师为三公之首。故为祝愿发迹升官之颂词。“太师”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官职,“莲登太狮”谐音“连登太师” ,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不可随意删改,而应“以我为准”,保留这些特有的文化信息。
Two boys are Playing with a lotus lantern, a lion and a dog.There are four Chinese characters in picture: lian, deng, tai, shi, which are homonymous with the four Chinese charagters in meaning: lotus (successive),lantern(ascend), and the
majestic lion (“taishi” , the emperor's tutor), elucidating the theme of the Picture: to be successively promoted to the post of “tai shi” (the head of the three highest—rank officia1s under the emperor in ancient China: Taishi. Taifu and Taibao).The picture is now often used to express people's good wish: to win promotion and get rich.
这段文字的翻译完全符合西方读者的行为风格和思维方式,很好地做到了“内外有别”,所以就原文意思层面而言,完全可以被西方读者接受。另一方面,译者做到了“以我为准”,将原文中国特有的文化信息很好地保留了下来,甚至给受众一种陌生的新鲜感,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同时,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方读者对遥远、神秘的‘东方古国’的猎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