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外事翻译 > 正文

外宣翻译中注意“内外有别”和“以我为准”的统一

发布时间: 2017-03-29 11:24:22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一篇好的外宣译文首先应拥有完美的言语形式,也就是译文应以“内外有别”的原则为基础,即注重中外读者的思维和心理差别,根据...
 
一篇好的外宣译文首先应拥有完美的言语形式,也就是译文应以“内外有别”的原则为基础,即注重中外读者的思维和心理差别,根据英文表达方式及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和接受心理,对中文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 “以我为准”原则应侧重于言语内容方面,即保留源语中特有的文化内涵。所以译者应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让形式为内容服务,让内容以形式为基础——也就是说,“以我为准”应以“内外有别”为基础,“内外有别”应服务于“以我为准”。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言语形式之“内外有别”
 
“汉、英语在文字体系,词汇形态、语言组接方式,还有语法范畴、表达风格等方面原本就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加上各自不同的地域环境、历史条件、社会背景、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等”,使得我们自认为完全正确、合理的表达,在国外受众眼里却往往是不恰当的, 不合乎规范的甚至是无法理解的或错误的。外宣材料的翻译必须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 即通过增添、删减、调序或改写等方法策略,使译文完全符合标准英语,而非完全按照原文行文,亦步亦趋。
 
同时,外宣的最大特点是对外性,其受众都是国外人士。由于中西方在语言、文化和思维逻辑方面千差万别,很多带有典型国情色彩的事物与观念,很多国内流行的说法和表达无法被国外读者理解和接受。因此,要克服翻译中这种“南橘北枳”的现象,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意“内外有别”的原则。所谓“内外有别” ,就是说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译入语读者的习惯和心理, 明确原文中那些哪些是对内的说法,哪些可用来对外宣传,对原文该增加的增加,该删减的删减,该语序调整的语序调整,进行必要的变通和处理,而非完全照搬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二、言语内容之“以我为准”
 
外宣的最终目的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从而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增加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这就要求我们在言语内容上坚持“以我为准”,即将我们的文化(而不是“阉割”后的文化)原汁原味地介绍给世界。但是我们所说的“以我为准”并非是要与“内外有别”相割裂,而是建立在“内外有别”言语形式基础上的“以我为准”。因此,由于在言语形式上遵循了“内外有别”的原则,即使有受众相对陌生的文化因素,也不影响受众对译文的理解,并会给西方读者一种新颖的感觉,这也符合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内在要求。
 
事实上,在这方面我们也不乏成功的事例。例如, “一些原本在英语中空缺的汉语词汇,因为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而逐渐融入了英语之中,如‘武术’ ‘阴阳’ ‘太极’ ‘风水’等词的拼音形式已经被收入英语辞典。这些词汇既传播了中国文化,又丰富了英语词汇。”[“ 所以,我们在外宣翻译中国特有的文化信息时,应大胆地尝试“以我为准”,采用一系列翻译方法,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我们倾向于采用的方式有三种:直译、音译和译注法。
 
1.直译
直译,即翻译时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保留原文的形式,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翻译的一种翻译方法。尽管译文保留了中文的意象,但英文含义清晰明了,不须解释也可以为读者接受和理解,如“纸老虎(paper tiger),大跃进(the great leap forward),菜篮子工程(food basket
project)” 。事实上, “不少汉语成语、俗语和比喻等本来就通俗易懂、生动直观,再加上语篇语境的衬托,直译入英语也能为美国读者所领悟, 并使译词极富异国情调。”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外事笔译的方法
  • 下一篇:外交口译例文 -- 中俄关系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