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1. 中药译名
目前中药名的翻译存在拉丁名、英文和汉语拼音混用的现象。笔者认为宜统一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名,以利于中医药学的国际交流。一般来说,中药材拉丁名的命名原则是:先写中药基原的拉丁名,再写药用部位。其中拉丁名一般采用原植(动)物的属名和(或)种名,少数中药不需要标明药用部位。2010年版《药典》采用了这种拼写规范,而以往的《药典》的中药拉丁名的第一格是药用部位,再是种名或属名。如2005 年版《药典》将“天花粉”的拉丁名写为 RADIX TRICHOSANTHIS,而新版《药典》则已更改为TRICHOSANTHIS RADIX。
2. 带前缀词中药名的翻译
现以《药典》为规范,总结带前缀词中药饮片名的翻译原则。其一,用于标明品种的前缀词,是为区别虽采用同一药名,但基原不同的中药而设。因这些中药存在科属差异,故按照中药拉丁名的命名原则,从药材拉丁名中即可得到区别,不易混淆。如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其拉丁名为ACHYRANTHIS BIDENTATAE RADIX,其中前两格为属种名;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其拉丁名为CYATHULAE RADIX,第一格即为属名。
其二,说明制法的前缀词标于药材拉丁名之后,如川乌的拉丁名为ACONITI RADIX,而制川乌则为ACONITI RADIX COCTA,其中 COCTA 指不加辅料的ACONITI RADIX COCTA,其中 COCTA 指不加辅料的煮、蒸等制法。但亦存在一些问题,如采用不同炮制工艺而饮片名称却相同,此时当尽量以《药典》所用命名为准,统一名称。在新版《药典》中,同一药材不同制法所得饮片,其拉丁名中加人表示不同制法的后续词以示区分,如半夏的拉丁名为PINELLIAE RHIZOMA;法半夏的译名则直接在半夏拉丁名后加入PRAEPARATUM,表炮制之意;姜半夏为净半夏用生姜及白矾煎煮而成,故译为PINELLIAE RHIZOMA PRAEPARATUM CUM ZINGIBERE ET ALUMINE;清半夏为净半夏用白矾浸泡所得,故译为PINELLIAE RHIZOMA PRAEPARATUM CUM ALUMINE。如此命名,虽能明确区分炮制方法不同的中药饮片,但亦使饮片名称过长,可考虑将表示制法的词组统一简化,并形成规范,力求“文约而事丰”。
此外,因大多数中药拉丁名中含有描述药用部分的单词,故区别药用部位的前缀词已在译名中得到体现。然而,描述性状的前缀词较少放入药材的拉丁名中,但如对药材品质鉴别有价值者,如青龙齿与白龙齿,仍可考虑在译名中加入修饰词以示区别。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