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通俗形象易懂是中医语言中的一个特色。
如方剂名 逍遥散 !, 其名据其功效而来。方中柴胡、当归、白芍等为主药, 旨在遂肝之畅运之性, 使抑郁之气机得疏, 情志可畅, 则人逍遥无忧矣。故逍遥散, 通俗易懂易记, 而且形象生动。诸如此类还有主治阳水、便秘、脉实的禹功散 !大禹之名, 妇孺皆知, 大禹治水之功, 深入人心。用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命名, 使该方剂功用一目了然, 通俗之美深蕴其中。而“碧玉散”则形象地取其“青黛”与“滑石”二味中药相伍之后, 其颜色碧玉之鲜润可爱之意, 以视觉效果而取胜。
在疾病的症状描写上也如此。如《伤寒杂病论》中肺死脏脉“弱如葱叶”,葱叶的形状乃外薄中空而柔弱, 通俗形象的表达出肺死脏脉浮取则虚微无力, 沉取则散漫无根之象。“ 项背强几几”中 “几几”是描写短羽之鸟, 伸颈欲飞不能, 形象地描绘出项背拘急, 俯仰不能之态。 《灵枢 ? 邪气脏腑病形》“肾脉急甚为骨癜疾, 微急为深阙奔豚, 足不收不得前后。”文中“奔豚”,乃以一个奔跑窜行的小猪动态形象, 描述一疾病的症状脉象。
中药的名称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威灵仙”取其药性威猛, 效果灵验如仙之义; “合欢”的药效是“安五脏和心志, 令人欢乐无忧” ( 《本草从新》 ) 。而水晶石、寒水石含有形态之美、灵巧之妙; 青黛、紫珠极富诗画意。中药名同时还采用双关之法, 将药名入诗入戏入联, 增加声韵、辞彩、情趣的变化之妙,达到不同寻常的审美效果。明代龚云林的《药性诀》里: “辛温芳香茉莉花, 疏肺暖中入脾家。辟秽除恶并治痢, 肩消痞疳亦熏茶。”一诗道出茉莉的疗效及药用价值, 把一般人认为枯燥无味的医药知识,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诗句, 令人易懂易记。清代蒲松龄的《草木传》更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运用生、旦、丑、净等角色加以编排, 使药物人格化, 情节故事化。如“清肺汤”一折: “那一日在天门冬前, 麦门冬后摇了摇兜铃, 闪出两位妇人, 一个叫知母, 头戴一枝旋覆花, 搽着一脸元花粉; 一个叫贝母, 头戴一枝旋覆花, 搽着一脸无明粉。金莲来求咳嗽药方, 黄芩抬头一看, 即知头面各班所有枳实有止咳奇药, 放下兜铃, 汇成一方, 便把那热痰咳嗽一并 治去。”在戏剧中, 有专门角色来扮演某些药物, 这真是中国医药特有的文化现象, 确实有效地将医药知识札根于民众之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