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文章 > 笔译技术 > 正文

视听翻译繁荣时期

发布时间: 2022-07-12 09:21:31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该时期各式各样的视听材料竞出如雨后春笋,含电影、电视及网络翻译在内的各种翻译媒介争奇斗艳,国内进入了视听翻译时期。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逐渐步入互联网时代,加之2003年左右“BT”共享软件在国内的出现,盘带的光芒悄然淡化,利用网络获取资讯、满足娱乐成为新的潮流时尚。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来自全球各地的文学、音乐、影视作品等在此都能伸手可得,这一点也无形中催生了全民翻译的热潮。受全民翻译的冲击,电视翻译遭遇了困境,但及时的策略调整为其开辟了一条新的译制道路。另外,由于国内版权意识的增强以及应对、打击盗版力度的加大,电影译制虽已不复往昔之盛,但也开始逐渐复苏。总之,该时期各式各样的视听材料竞出如雨后春笋,含电影、电视及网络翻译在内的各种翻译媒介争奇斗艳,国内进入了视听翻译时期。


1. 电影翻译

1993年以后,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电影行业逐渐由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市场经济运作方式,而后国外影片发行的新方式——票房分账方式也开始在我国推行并逐渐取得成功。不过,随着后殖民主义时代的到来,以军事占领和政治颠覆为手段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政策逐渐被历史遗弃,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转而利用其经济和文化力量强入不发达国家以开辟市场,获取更廉价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创造更大的利润。在此背景下,好莱坞电影凭借着美国自由经济的领先力量,势不可挡地入侵全球电影市场,挤占其他国家的电影发展空间。我国的电影翻译也明显反映着这一事实。这时期我国国外影片的翻译呈现出以美国好莱坞电影为主的“进口分账大片”一统天下的格局,其他国家的译制片则仅剩立锥之地,“在80年代,我们能看到除了从经济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瑞士等国进口的影片,还能看到从土耳其、墨西哥、巴西、摩洛哥、印度、泰国等相对落后国家进口的影片,但以后就减少到几乎只能看好莱坞的影片了”。

另外,在电影的翻译模式上,根据城市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同的译制倾向:大城市的观众语言水平(汉语和英语)相对较高,放映的既有译制片,也有加字幕的原声片;而在一些中小城市,观众的语言水平普遍较低,主要放映的为配音译制片。


2. 电视翻译

本世纪初开始,以流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网络传输工具的普及以及网络字幕组、配音组的出现给国内电视翻译带来了巨大震荡:以美剧为代表的欧美影视剧在国内电视播放中“已经难以避免地走向衰亡”。这一事实最有力的证明是配音版美剧《绝望主妇》播出的失败:2005年,央视八套斥重金引进在网络上非常红火的美剧《绝望主妇》,但收视率却惨遭滑铁卢。配音版美剧在电视播放中难以为继,字幕版是否能逃此劫呢?答案恐怕也是不能。2003年3月28日的城市晚报和新浪新闻刊出一则报道:央视八套节目中以原声加中文字幕形式播出西方影视剧的《原声影视》栏目因在“末位淘汰”评比活动中垫底,业已“歇菜”。《原声影视》的停播,无疑是对电视媒介播放字幕版美剧的否定。


不过,西方影视剧电视传播的失利并不代表电视译制的衰亡。国内电视媒体通过调整策略,在本世纪初迎来了以“韩剧”和“泰剧”为代表的东方影视剧配音译制的辉煌。1991年,央视首播了韩国电视译制片《爱情是什么》,并创下了收视高峰。此后,众多如《蓝色生死恋》(2000)、《来自星星的你》(2013)等韩剧在国内掀开了收视热潮,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视的“韩流”。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显示,央视八套播出的韩剧收视率均位于全国同时段收视第一。而近几年来,以《出逃的公主》(2008)、《天使之争》(2009)等为代表的泰国电视译制片在国内的热播,也同样“引发了国内电视的一股‘泰剧热’”。另外,对于电视译制节目而言,为了“缩小中国电视观众与节目内容、表现形式以及收视心理和准

则的距离,加强栏目的亲切感”,许多电视台在引进国外节目时不再采用直接翻译的方式,“多数节目都是经过重新剪辑、组合、加工后播出的”。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