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德西德利乌•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的文学翻译见解

发布时间: 2021-04-09 09:13:05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伊拉斯谟翻译过里巴尼乌、琉善、欧里庇得斯等人的古希腊文学作品,并在原手抄本的基础上于1516年首次刊行希腊语《圣经•新约》...



16世纪对文学研究采取新方法、对翻译理论提出新见解的杰出代表之一是德西德利乌•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1466?-1536)。他出生于荷兰鹿特丹的一个牧师家庭,早期教育受奥古斯丁教规的影响,后留学巴黎,又先后旅居英、德、意、瑞士诸国,接受人文主义思想,反对经院神学,成为北欧文艺复兴运动中最著名的人物。他学识渊博,长于语言研究,对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有深厚的造诣, 特别是他对文学和风格问题的精辟论述引人注目。


伊拉斯谟翻译过里巴尼乌、琉善、欧里庇得斯等人的古希腊文学作品,并在原手抄本的基础上于1516年首次刊行希腊语《圣经•新约》,后附有他本人所译的拉丁文本和所作的评注。这部《新约》对照本的问世轰动了整个西欧学术界,对后世的《圣经》研究和翻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伊拉斯谟对翻译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译文准确,风格优美,主要还在于他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对待翻译问题,从多方面对翻译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他认为:

(一)必须尊重原作。在伊拉斯谟以前,欧洲各国的《圣经》翻译处于一种混乱状态,有的以希腊文本为蓝本,有的以拉丁文本为蓝本,究竟应当采用哪一种文本从未从理论上阐明过。伊拉斯谟从人文主义思想出发,一针见血地指出,《圣经》的翻译和评注必须尊重原作,因为任何译本,包括《通俗拉丁文本圣经》,都无法完全译出“上帝的语言”,即《圣经》的原文语言。他认为,早期的神学理论家在其神学著作中对“永恒的真理”作了解释,但在中世纪,《圣经》的讲解人不懂希伯来语和希腊语,不能理解《圣经》的原旨,因此这些人的说教必须受到检验,谬误必须得到纠正。 然而,即使是早期神学理论家“也都是人,他们对一些事情同样不懂,对另一些事情同样空想连篇,胡说八道”。这样,《圣经》的真理被掩盖、曲解或僵化成教条了。要重新找到这一真理,就必须追根溯源,以《圣经》的原 本为最终标准,正如他在所译《新约》拉丁文本的序言中所说,“……应当尊重的是真理,而不是权威”。

从此,人文主义者普遍认为,任何译本都不能代替原本,不能以之作为新翻译的基础;在解释《圣经》时,也必须追溯到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原本,所有按拉丁文本所作的解释全属无效,包括《通俗拉丁文本圣经》在内。


(二)翻译者必须具有丰富的语文知识。伊拉斯谟在一篇序言中说解释《圣经》含义的人往往不得不阐明单词的含义;同样,要阐明单词的含义有时便不得不阐明句子的全部内容。”他认为,要正确解释《新约》就必须学习古希腊语;凡想从事神学研究的人都必须首先能读懂古典文学,从中学习希腊语的语义、词义和修辞学。这一思想受到他的挚友、著名的英国人文主义者莫 尔(Thomas More)的赞扬。


像赖希林一样,伊拉斯谟为人文主义者力争翻译《圣经》和阐释《圣经》语言的自由。他在自己所译《新约》的序言中,以语言学家的身份自豪地说:“我们阐明了六百多个至今连大神学家都未能理解的段落。这一点,神学家们自己也承认,因为他们无法否认。”这样,在伊拉斯谟的倡导下,人文主义者采用客观的对照原文的方法,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译文中的错误,引向那些经院神学赖以为基础的错误。这就推翻了那种把中世纪《圣经》诠释法当作权威诠释 法的传统观点。伊拉斯谟同意哲罗姆的观点,认为不可能有受“上帝的感召”的翻译。他认为,在解释《圣经》的问题上,没有绝对的权威可言。人们在语言知识和学问上每前进一步都会导致对《圣经》的新的理解,因而可以产生新的译文。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