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风格的翻译手段:翻译中的风格表现法

发布时间: 2018-07-12 08:57:58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对应式换码最适合于基础层次的风格转换,即功能语体的转换。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按原语的正式等级转换目的语的相应的正式等级,也可以按社会交际功能的分类将原语的公文文体、科技文体、文艺文体等等相应地转换成目的语的对应文体。这是因为,正式等级的语体特征与功能文体的风格特征在大多情况下均表现在基础层次即六大类属的形式标记,在风格结构上属于稳态结构;其中最显著的风格符号是语域标记及词语标记。大多数个人风格并不鲜明的文艺作品涉及到表现法,这时的风格分析已到达中间层次,在风格结构上大抵属于从稳态结构向非稳态结构的过渡,所以我们也称之为“过渡性风格结构”。过渡性风格结构也可以采用对应式换码以实现双语的风格转换。


此外,在最高层次的风格转换中,对应式换码也并不是一种不可一试的手段。不少具有高度个性化和气质化的文艺作品是可以通过恰到好处的模仿来转换风格的。莎士比亚戏剧的汉译本就不乏风格模仿的精心之作。《堂•吉诃德》的汉译本也接近原作的风格。这些译作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译者不仅把握了原作的形式标记,更是悉心把握了原作的非形式标记,把握了非形式标记风格符号系统的特征和功能,实行了恰当的对应式转换。


(二)重构式风格转换

重构式风格转换的实质是风格意义的再创造。一般说来,重构式转换属于最高层次的风格转换。

风格意义再创造的依据通常是:

1. 目的语缺乏与原语相对应的风格符号系统,首先是形式标记中的音系标记、结构性变异的词语标记以及若干修辞标记。

2. 原作与目的语的时空差。由于时序变迁,原作的风格早已演变蜕化,这时如果按对应式转换将目的语以模仿原语风格复制,就很难为当代的读者所接受。

3. 从交际功能与效用出发,必须对原语风格加以改造。任何有意义的语际转换活动都具有社会性。因此,风格设计应该考虑到交际目的,确定风格的功能观。

4. 语言一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表达法、习惯用法差异以及更探层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差异。思维支配着表达法,而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哲学观和民族心理及意识过程又经常作用于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及思维风格,后三者与语言风格的关系则是不言而喻的。


中外翻译史上都不乏重构风格的成功译作。中国翻译史上最值得称道的是风格翻译家玄奘。玄奘的译文融合了汉梵双语的特色, 既运用了对应转换的原则,又从交际功能(传经)与效用(布道)出发, 摆脱了原语的基本风格,在运用六朝以来“偶正奇变”的文体的同时,又参酌梵文的环扣式句法体式,交融会合,推出了自己独到的“精严凝重”的风格,“意思独断,出语成章,词人随写,即可披玩”(《续高僧传》)。玄奘的译经风格,“本原义而为今文”,“不采古文家之绳墨格调”,“画然辟一新国土”(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专集》第14册),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实现了“重构式风格转换”。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