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 2017-12-29 09:07:48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认知语言学主要是在批判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史不长,但它对语言本质和人类理解问题作出了全新解释。翻译过程涉及多重认知过程,原文是体验认知的结果,翻译理解、阐释和表达以及翻译的结果即译文语篇也都是体验认知的结果,译文读者的阅读也是以体验认知为基础。翻译的理解和表达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虽然就翻译活动本身而言,理解和表达实际上很难做出区分,但一般来说,还是认为翻译活动主要包括原语理解和目的语表达两个阶段,对译文的润色加工也离不开理解和表达。对原语文本的理解是指译者借助于视觉,根据原语文本的语言符号,在大脑中建构意义的心理过程。理解具有相对性,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全面”、“准确' “透彻”;使用目的语表达,则是译者将这种建构的意义利用目的语进行表达的过程,这里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原作者的意义和意图、译者的意图、 目标读者的需要等。因为不可能将建构的意义全部表达出来,所以基于对限制因素的考量,表达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这两个互动性的过程中,译者依赖的是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包括语言知识和世 界知识以及基于这些知识的认知推理能力(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目标读者”也就是译者自己。与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研究密切相关的翻译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就是旨在分析译者是如何加工信息的,把翻译这种特殊的语际交际置于更广阔的人类交际框架内,来考察翻译与其他交际的异同以及影响翻译的因素。译者的知识和推理从根本上讲都以其体验认知为基础,并受到 心理表征的制约。另外,译者必须恰当把握自己翻译的目的,自己译文的载体及其目标读者的期待,翻译发起人、委托人和客户的要求,自己的产品可能对目标语语言、文化带来的影响等与翻译过程 有关的因素。这一切可以说都是翻译中译者认知的对象,也是翻译 研究的对象,都对翻译过程产生认知制约作用。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研究其最终目标是要对翻译是如何进行的作出科学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发掘出双语转换的思维规律并应用到翻译实践中,从而为翻译理论的构建打下科学的基础。同时,我们知道, 按照一个领域的理论模式来研究翻译,使用的是该模式自己的术语、范畴和理论区分,就不可避免地按照该理论模式来构建研究对象,这样就必然会揭示翻译的一些方面而遮蔽了另一些方面。因此, 基于各种理论模式的翻译研究就存在互补性。


如果要建立具有连贯性、统一性、系统性的翻译理论,就必须建立在一个具有内在跨学科性质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认知语言学能够满 足这个条件,因为认知语言学就是一个具有内在跨学科性质的语言学理论 [塔巴考斯卡(Tabakowska), 1993]。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自问世以来, 对西方哲学史、语言本质和人类理解问题作出了全新解释,显示出 强大的生命力。翻译过程也是认知过程,译文也是体验认知的结果。由于认知语言学将认知、语言、世界联系起来,比其他语言学理论更加关注语言的认知基础,更加强调语言活动的体验性基础,可以认为它 与翻译的相关性应该更大,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理论能够超越 结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对等”观,也能够避免阐释学翻译理论过于印象化的缺陷,必然具有更大的充分性和更强的解释力。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 上一篇:翻译理解的原则指引
  • 下一篇:英汉翻译中冗余的平衡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