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准确把握教育对外开放的科学方法

发布时间: 2019-07-30 14:35:25   作者:袁靖宇   来源: 神州学人网   浏览次数:
摘要: 在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力量剧烈交锋,充满空前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键当口,总结教育对外开放的经...



  对外开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在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力量剧烈交锋,充满空前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键当口,总结教育对外开放的经验教训,把握教育对外开放的科学方法和政策导向,推进高质量的教育对外开放,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对外开放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8-2001年),打开国门,扩大派遣留学生成为教育开放乃至国家整体开放的突破口。1979年中美建交,翻开中美关系的新篇章,同时也对世界格局的演变带来深远影响。适应国家中心任务由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转变,我国开始融入国际社会,并强调在国际事务中韬光养晦。面对国内国际风云变幻,我们经受住了苏联东欧剧变的冲击和西方制裁的考验,积极改善国际环境,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这一阶段,出国留学是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高校师资是公派留学的主体力量。不论外部条件如何变化,这一政策始终得到坚持。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多元化的需求,高等教育试图突破苏联模式。1986年南京大学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共同创办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项目。


  第二个阶段(2002-2011年),教育对外开放呈现合作大于竞争的特征,在国际经验本土化的基础上出现中国经验国际化的趋势。2002年正式加入WTO,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开启了全面学习借鉴国际教育先进理念、融入世界教育发展潮流和趋势的过程。伴随世界上“中国崛起论”的流行,我国“在国际上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的地位”,努力在与国际社会的互动中建构建设性、负责任的国际形象。2004年,我国开始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国际教育援助也在迅速增加。2009年上海中学生首次参加OECD组织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取得优异成绩,引起世界关注。2010年,国务院颁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教育国际化”的概念。教育对外开放呈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和资源并重、服务教育与服务国家大局并重的态势。2011年,中国超过法国,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大国,


  第三个阶段(2012年-),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进入我国政策日程,新兴国家与守成国家发生摩擦。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2011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增强。一方面,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推进全方位外交布局,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治理和地区治理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美国精英阶层的无能,种族暴力事件和大规模枪击事件的不时爆发,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自信。国家发展格局和外交战略赋予教育输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使之成为中国对未来政治和经济关系的一种外交投资形式。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教育总体水平超过世界中上收入国家水平后,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关注点似乎更多地由国际借鉴转向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另一方面,美国继2017年将我界定为主要战略对手和竞争者,2018年对华政策从合作与竞争并重转为以遏制为主的状态,2019年开始全面限制双边教育、科技、人文交流。



微信公众号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马上登录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