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商务翻译 > 正文

改革开放大发展时期的电影译制

发布时间: 2020-06-11 09:00:17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我国译制片有三大厂家,即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三足鼎立。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我国电影译制的龙头老大,是开创我国电影译制事业的先驱,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其产量和质量上都是领先的,半个多世纪来译制了大量外国电影,不乏经典杰作。上海电影译制厂是我国唯一的一家专门从事电影译制的电影厂家,它紧随长春电影制片厂,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则后来者居上,产量超过了长春电影制片厂,质量也是一流的,这个势头一直保持到今天,成为我国生产译制片最多的厂家,也是成就最高的厂家。八ー电影制片厂是一家以摄制生产军事影片为主的部队电影单位,从1954年就开始翻译ー些主要是前苏联的军事教育片、纪录片,1969年开始译制故事片,多数是战争片。1994年以来,八ー电影制片厂异军突起,他们所译制的进口大片令人嘱目,上乘的配音质量和突出的音响效果受到广泛的好评,他们的译制片作品連连荣获大奖。八ー电影制片厂近年译制《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空中大掼篮》、《珍珠港》等译制片深受观众的欢迎,上映时让冷落已久的影院突然热闹起来。


电影译制到目前已经是我国的ー个传统产业了,在当今国际国内风云多变的新环境下,它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上个世纪末,随着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种传媒蓬勃兴起,使得大众信息传播方式和大众娱乐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各种方式重新整合排队,逐步形成新的格局。作为当年首要的大众传播方式和娱乐方式之一的电影已经退居ニ线,它的新闻传播功能几乎全部让给了广播、报纸、杂志、国际互联网,它的娱乐功能几乎被电视所取代。在过去,经常有大枇观众云集在电影院,如今他们已经分散在各个家庭住所里,通过电视看到各种各样的视听节目。电影院越来越冷清,整个电影业只能用贺岁片、外国大片之类的炒做吸引观众,但难有回天之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电影译制单位都在努力探索,希望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出电影译制的新路,创造新的辉煌。


上海电影译制厂是我国目前最具实力的电影译制厂家。2003 年,上海电影译制厂有员エ69人,平均年龄46.5岁,其中40岁以下的职エ有13人,占总数的18.8%。全厂专业技术人员有33人,其中有配音演员13人、录音师8人、剪辑师4人、翻译5人、放映字幕技师3人。再从学历情況看,全厂职エ中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21人,占总数的30.4%,有中专(含技校)学历的10人,占 14.5%。由于近些年来电影市场逐步放开,ー些新的电影译制单位涌进市场,使本来生产总量就不多的电影译制业竞争加剧,上海电影译制厂已经有吃不饱的情況,好的经济效益就难以保障。上海电影译制厂的情況反映了目前我国电影译制行业的基本现状。如何吸引年轻高素质的人才充实电影译制专业队伍,闯出新路,重振雄风,让中国的电影译制単位健康发展,在艺术成就和经济效益上双贏,这是摆在广大电影译制行业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


近些年,八ー电影制片厂在人员使用和生产管理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可喜成效,或许可以给我们ー些启示。1994年以来,在我国资深电影人王进喜先生的带领下,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电影译制创作人员大胆改革生产管理模式,勇闯市场,他们首先打破了人员使用的界限,不分厂内厂外,广泛聘用贤才,尤其是在选聘配音演员方面,谁适合就聘用谁,使生产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提高了配音效果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经过ー段时间的磨合,八ー电影制片厂吸引和聚集了ー批年富力强、艺术业务精湛的电影译制创作人员,使本厂专职人员和相对稳定的厂外临时聘用人员相结合,剧组的人员安排更加灵活多变了,保证了一部影片都是面貌一新的高质量佳作。由于在生产管理上灵活机动,人员配备上合理有序,译制片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效益,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符合当今电影市场快节奏运行的特点。如2005年《黑客帝国III》的发行公司就要求该电影推出后即在全世界各地同时放映,八ー电影制片厂接受了这部影片的译制任务,在最短的时间内圆满地完成了电影的译制,达到了国外电影发行商提出的要求。


电视抢滩电影市场,这是大势所趋,关键是电影人如何应对。现在的局面是,原来搞电影译制的人纷纷走进电视,在电视圈里搞起了电视剧翻译或者在电视上播映的外国电影的翻译。那些刚刚走进电影译制行业的新人多数选择了电视,很少有人选择电影。结果,电影译制这块阵地上老的走了,新的不来,守阵地的人自然要少了。其实也不必这样壁垒森严,故步自封。我们为什么不把电视拉进我们的电影译制厂呢?靠我们传统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电影译制厂完全有可能以比电视更低的成本生产出优质的电视剧译制片和供电视上播映的电影译制片。这样,电影与电视就从对手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甚至是融合为一体的关系,那么电影译制就好像高山流水最后流进了大海。由此看来,电视抢滩电影市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电影译制登上了电视这艘当代传媒的航空母舰,眼前又出现了一片可以腾飞的天空。事实上,这一切正在悄然发生着,北京电影制片厂不知什么时候挂起了电视节目制作中心的牌子,更有不计其数的各行各业的单位和公司在制作电视节目,不同来源的节目正源源不断地流入电视台。显然,现在是大家抢滩电视市场的时候,那么作为电视行业的近亲,电影译制行业自然应该当仁不让。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